魚類富含優質蛋白和Omega-3脂肪酸,是餐桌上備受青睞的健康食材。并非所有魚都值得購買。水產專家根據多年經驗,總結出以下7種應避開的魚,建議家里負責買菜的朋友牢記:
- 冷凍過久的魚:魚眼凹陷、魚鰓發黑、冰層過厚或反復解凍的魚。這類魚新鮮度差,營養流失嚴重,可能產生有害物質。
- 異味明顯的魚:聞起來有濃烈氨水味、酸臭味或柴油味的魚。異味通常意味著腐敗或受污染,存在食品安全風險。
- 魚鰓暗沉發黏的魚:新鮮魚的鰓應呈鮮紅色且干凈。若鰓呈暗紅、褐色或灰白色,并帶有黏液,說明魚不新鮮。
- 體型異常大的野生魚:尤其是鯊魚、劍魚等頂級掠食者。它們體內更容易富集汞等重金屬,長期食用對健康不利。
- 來源不明的養殖魚:未標明產地或來自污染水域的養殖魚。可能含有抗生素、激素或其他污染物,選擇有認證的品牌更安全。
- 魚鱗脫落嚴重、腹部破裂的魚:這些通常是處理不當或存放過久的跡象,細菌易滋生,影響口感和安全。
- 價格異常低廉的魚:遠低于市場價的魚可能以次充好,或是臨近保質期的處理品,購買時需謹慎。
購買魚類時,建議選擇正規市場,查看新鮮度標志(如眼睛清澈、魚身有彈性),并優先選購當季本地魚種。健康飲食從優質食材開始,轉發給家里買菜的那位,共同守護家人健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