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氣溫升高,是水產品消費的旺季,但高溫環境也增加了水產品腐敗變質和細菌滋生的風險。疾控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,在享受美味水產品的同時,務必注意食品安全,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。以下是疾控部門給出的夏季安全食用水產品的具體建議:
一、選購環節要謹慎
- 購買新鮮水產品: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,觀察水產品外觀是否完整、無異味,魚類眼睛應清澈、鰓呈鮮紅色,貝類外殼緊閉或輕觸后能迅速閉合。
- 注意儲存條件:購買后盡快冷藏,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。
二、處理過程要規范
- 徹底清洗:用流動清水仔細沖洗水產品表面,去除泥沙和雜質。貝類需浸泡在清水中吐沙。
- 分開處理:生熟食材分開使用刀具和砧板,避免交叉污染。
- 去除內臟:魚類和蝦蟹類需去除內臟、鰓和腸道,減少細菌和寄生蟲風險。
三、烹飪環節要到位
- 充分加熱:確保水產品徹底煮熟,特別是貝類和魚類,中心溫度應達到70℃以上,殺死可能存在的寄生蟲和病原菌。
- 避免生食:夏季盡量避免生食水產品,如生魚片、醉蝦等,若必須食用,應選擇經過嚴格冷凍處理的產品。
四、儲存剩余要科學
- 及時冷藏:未食用完的水產品應盡快放入冰箱,冷藏溫度不超過4℃,冷凍溫度保持在-18℃以下。
- 盡快食用:冷藏水產品最好在1-2天內食用完畢,避免反復解凍。
五、特殊人群需注意
孕婦、兒童、老年人及免疫力較低的人群應更加謹慎,盡量避免食用高風險水產品,如生蠔、蛤蜊等。
夏季享受水產品美味時,牢記“新鮮選購、規范處理、徹底烹飪、科學儲存”的原則,遵循疾控部門的建議,才能確保飲食安全與健康。如有不適,請及時就醫并保留食物樣本以供檢測。